麻省理工学院的Stata Center(2004年由著名建筑师Frank Gehry设计)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核心基地,这里的研究团队正推动人类与机器通过共享设计语言共同创造实用物品,而非仅依赖传统指令,让普通人也能参与设计未来。△麻省理工学院 Stata 中心
在CSAIL的人机交互实验室里,教授Stefanie Mueller带领团队正在改变设计方式。他们开发了一款AI工具,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设计3D物品,不用是工程师,也能创造个性化产品。
实验室里摆着日常用品:药盒、手机支架、餐具架。乍看普通,细看却藏着玄机。这些物品都用AI工具定制过。比如一个餐具手柄,原本单调的金属表面被添上花朵图案,但依然好用。手机支架能加有机纹路或彩色装饰,却依然稳稳夹住手机。
研究员Jiaji Li说:"以前辅助设备设计都一模一样,没个性。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按自己心意设计,既好看又更好用。"他们的工具"Style2Fab"能智能识别哪些部分能改、哪些不能改,比如螺纹、铰链或结构支撑,确保改完物品功能不变。
人机协作
研究人员Faruqi和Li的梦想更远大:让每个人都能和AI一起创造。他们设想,只需用文字描述想要的物品("一个带花朵的手机支架"),AI就能生成3D模型,还能提前预测打印后的效果。
"以前做复杂设计要几天,现在几分钟搞定。"Faruqi展示了一个案例,用AI工具几分钟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一周的工作。系统还能记住用户偏好,比如"这个区域要柔软"这样的指令,能够直接融入设计。
实验室里还有更多惊喜,3D打印的线缆机器人能像触手一样摆动抓握;自动浇水花盆内部结构不变,但外部能随个人喜好定制。研发人员还脑洞大开,表示想让3D打印的物品像活物一样从机器里爬出来。
设计,不再只是设计师的事
在CSAIL,设计已不是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工作。研究人员追求的是"流畅设计流程",这意味着设计、工程和材料实验无缝融合。Faruqi总结道:"制造不是枯燥的流程,而是和机器对话,告诉它你想要什么互动方式,一起找到解决方案。这不单是人机协作,而是真正的团队合作。"当普通人也能用AI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物品,设计的真正力量才刚刚开始。
该文章转载于“南极熊3D打印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