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国南特地区初创医疗科技公司 Kicmed 借助3D 打印技术,推出一种全新的冷疗设备方案:采用 3D 打印硅胶“套筒”结构,实现冷却液体循环、压缩辅助与个性化贴合,打造出一种兼顾舒适度与治疗效果的全新医用康复方案。

Kicmed 的创始团队由一位医院院长、一位工程师及一位外科医生组成,他们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冷疗虽然有效,但当前设备仍存在诸多不足:温度不稳定、压缩功能缺失、舒适性欠佳。外科医生希望通过“冷疗+加压”双重作用,既能抑制术后肿胀与疼痛,又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正是在这一临床需求的驱动下,Kicmed 团队决定引入增材制造技术,重新定义医用冷冻疗法设备的设计逻辑。

△Kicmed团队(图片来源:Kicmed)
3D打印柔性硅胶套管的“智慧设计”
Kicmed 的核心创新在于将3D打印硅胶套管 作为设备关键部件。团队通过数学建模,将计算结果转化为控制硅胶打印的软件程序,实现复杂流体循环通道的精确成形。
该套管内部设有冷却液循环路径,外部与冷却模块相连,能够在局部区域持续保持稳定低温;同时,结构设计允许液体在通道中均匀流动,避免传统设备中出现的冷热不均问题。
据团队介绍,这种由 3D 打印制造的硅胶组件具备以下显著优势:
几何自由度高:打印过程可轻松实现复杂冷却通道及贴合人体表面的流线型设计;
个性化定制:可针对不同手术部位、患者体型进行调整,提升佩戴舒适度;
材料安全可靠:硅胶材质具备柔韧、亲肤、无刺激特性,适用于长时间皮肤接触的医疗场景;
生产周期短:3D打印技术可在无需模具的前提下实现快速迭代,为新产品验证节省大量时间。
这一创新不仅改善了冷疗设备的性能,更标志着 3D 打印技术在医疗辅助装备领域的深入渗透。
医疗科技与本土制造的结合
团队负责人表示:“增材制造技术的引入为医疗器械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够在形态、功能和患者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3D打印帮助我们实现了精准贴合和个性化冷疗设计,这是传统制造方式难以达到的。”

△目前存在多种冷冻疗法解决方案(图片来源:Kiné Médical)
结语:医疗3D打印从植入体迈向功能化可穿戴
从Kicmed的案例可以看出,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骨科植入物、手术导板等传统方向,向功能化可穿戴设备延伸。这种转变体现了增材制造在材料柔性化、结构复杂化与定制化方向上的巨大潜力。
可以预见,随着医疗3D打印材料、工艺和监管体系的完善,这类融合数字制造与医疗创新的项目将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
该文章转载于“南极熊3D打印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FGF颗粒熔融3D打印机,快人一步,引领铸造模具新革命!
